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探索新模式-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探索新模式
[日期:2009-06-10]  来源:中国上海  作者:佚名   发表评论(0)打印



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探索新模式 武康路“活化”街区力求原汁原味

    既不是商业开发,也没有动拆迁,居民还是那些居民,单位还是那些单位,只是通过还原深深的庭院,幽静的小巷,以及寻常人家的住屋,使上海那段经典的历史风貌得到了“活化”。作为上海风貌保护道路试点的徐汇区武康路街区综合整治,正在探索一条历史风貌街区保护的新模式,经过半年多精雕细琢,目前各项工程性措施已接近尾声。

 


  风格迥异的老房子,是上海的“宝贝”。根据上海城市规划,将对12个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区内144条历史风貌保护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对历史风貌的保护,既不能将老房子抑或其所在的历史风貌区作为“城中村”,采取一种倾向于“冻结现状”的消极保护政策,又不能不切实际地对老房子或历史风貌区进行商业置换与开发,处处“新天地”。如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体现“原汁原味”?

  武康路是上海衡山路-复兴西路历史风貌区内,集中体现上海历史风貌的一条具代表性的马路。路的北端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花园,路的南首是宋庆龄故居。由东向西全长1170米的路两旁,坐落着14处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优秀历史建筑,以及37处保留历史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一栋栋老房子还在,而和老房子风格伴生的街区色调、围墙、路灯等街区“配件”却在不经意中流失,符合老房子和街区环境的历史风貌也褪色了很多。还原这段经典的历史风貌,徐汇区尝试探索以“活化”要求对武康路历史风貌街区进行复原性维修。

  “活化”街区的第一步,是对整个街区容貌的“修旧如旧”。据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朱志荣介绍,所谓的修旧如旧,并不是简单地恢复陈旧,而是通过传统工艺与创新工艺的结合,以求恢复经典。如在优秀历史建筑武康大楼的修复过程中,墙面经过洗刷后,历史上曾经修复的痕迹斑斑驳驳地显示了出来,成了“大花脸”。工程人员通过创新工艺,先涂抹一层薄薄的泥浆,再用水洗的方法将干黏石洗出来,最后涂上一层薄而透明的保护剂,既恢复了大楼昔日的风采,又较好地解决了外墙渗水问题。

  武康路的综合整治,并不局限于标志性的历史建筑,而是统筹考虑整个街区的各类元素。大量坐落在各保护建筑之间的住宅,经过“整容”,风格得到了统一与协调,与对两旁建筑同时得到修复的,还有整条马路的道板、路灯、绿化、围墙等与老建筑共生的街区“配件”。比如,武康路400弄附近有幢西班牙式老房子的围墙是后来砌的,风格和原先的完全不一样,这次修复中,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将围墙重新复原为墙顶有起伏、墙面带漏窗、有两扇拱门的鹅黄色西班牙式样。工程人员还为路旁每一棵梧桐树定制了树穴。

  保护历史风貌,眼里不能只看到老房子,更要看到人,看到百姓生活。武康路保护性整治中,沿线11条弄堂同时得到整治。一些年久失修的住宅内,老化的电线、漏雨的屋顶、两次供水管道等得到了维修。经过卫生设施改造,不少老住宅内的居民告别了“拎马桶”的日子。与海派的建筑元素同时被保留的,还有上海人家的生活气息。比如,武康路沿路一些老房子的部分窗户装有不锈钢防盗窗,有些店铺装有铝合金卷帘门。这些装置虽说不在保护范围,但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经过反复设计,将不锈钢的防盗窗和卷帘门改成了既和老房子风格接近,又结实耐用的铁艺窗罩和网格状卷门。原先杂乱的菜场,也并没有受到“驱逐”,而是通过规范管理,继续掩映在梧桐树下。据悉,武康路街区综合整治,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和建筑使用单位三方筹措的方式,解决了资金来源。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Baidu
map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