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花的争论-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关于国花的争论
[日期:2009-03-09]  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人的性格:有梅花也有牡丹

  牡丹与梅花风姿各异,却都可代表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气质。

  逆境中的梅

  中国的国花,南京国民政府曾规定为梅花(1929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将梅花审定为国花)。

  那是有原因的。以前中国认可的国花是牡丹。陶渊明爱菊,周茂叔(即周敦颐,著有《爱莲说》)爱莲,但最受人喜爱的还是牡丹。

  但是,牡丹太华丽了,跟当时中国革命状况不相符,所以改成梅花。中国制定国花的法令是在“九一八”前,即昭和四年(1929)。

  “梅与莺”被用来形容搭配得好,这是日本独特的说法。中国没有这样的俗语,诗歌中也很少有这样搭配的例子,没有把它们当成一对。

  倒是“梅与雪”成为一对。

  升格为国花的梅花的优点,在于凌寒绽放。

  推翻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迈向现代国家建设的国家的国花,只有与雪相伴的梅花才适合。

  牡丹的魅力

  那么,失去国花地位的牡丹呢?

  在日本,说到赏花一定是赏樱花。过去,在中国说到赏花,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象一般都是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曾如此吟咏唐朝长安的赏花。

  唐朝时,如果是牡丹的珍奇品种,寺院等都投入大片土地和人手来栽培牡丹,然后卖出,很能赚钱。

  还有叫做“斗花”的活动,即人们头插引以为豪的花,去京城大路上游行。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牡丹名胜地,一到赏花时节,拥挤异常,很多人涌往开花较迟的太真院惜春。

  牡丹有一种惑乱人心的魅力。据说长安牡丹在阴历三月十五日前后20天盛开,那时正春暖花开。

  正如白居易感叹的,唐代的牡丹狂,只能说是颓废了。正处于革命的中国,不用牡丹做国花,也可以理解。

  两种国花象征中国人性格

  梅花暗自开放,默默吐露芬芳。比起牡丹的华丽,显得更有内涵。

  另外,梅花的果实可以食用,从实用面来说,肯定让中国国民更有亲近感。《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国民都耳熟能详。

  但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除了梅的特质,似乎也有牡丹的特征。

  在紧张的生活中,梅的特征表露在外。但到节日之际,人们高兴起来,身上所隐藏的牡丹特征就表现出来了。

  这两种国花象征着中国人性格的复杂,这不是说中国人有双重性格,而是说他们有深度。

  从某一点上来说,以樱花为国花的日本人的性格,跟樱花一样,说得好听是勇敢果断,说得不好听就是容易放弃,容易忘却,缺乏耐力。

  尽管如此,两国人相通的是爱花之心和爱花的方式,这可以作为相互理解的共同基础。

  (中国经济网)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牡丹  国花    两会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Baidu
map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