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08年度100项重大科学新闻_Page5 -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园林科技频道科技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盘点08年度100项重大科学新闻
日期:2009-01-06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   我要评论()



  41、合成基因组人造生命诞生

  今年1月份,有“科学怪人”之称的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已人工复制成功一种支原体的基因组,完成“造物”的最关键一步。

  据称,这个支原体就是能导致性病传播的生殖支原体,它拥有485个基因、58万对碱基,是已知的基因组最小、最简单的生命形态。由于无法自我复制,病毒不被认为是完整的生物。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将制造人造生命的研究分为“三步走”,“而整个过程是从四瓶化学物质开始的”。在第一步中,他们首先制造了4个DNA碱基A,G,C和T,这4个碱基可重复配对58万次,合成数百万DNA片段。第二步就是将这些片断“组装”成DNA链,并形成完整基因图谱。文特尔说,这次的成功标志着第二阶段的完成。

  该实验室研究人员汉密尔顿·史密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我们的实验证实创造大型基因组现在是可行的,是可以逾越的。”

  42、欧洲蓝眼睛源于10000年前的基因突变

  据今年1月份发表在《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人类之所以长着蓝眼睛是由于1万年前一次基因突变所形成的,此后这种蓝色眼睛基因人群便迅速在欧洲人口之中蔓延。

  通过对来自丹麦、土耳其和约旦的800位测试者分析研究,哥本哈根大学分子生物学家杰斯珀·特罗尔森(Jesper Troelsen)说:“这项研究太令人惊奇了!我们发现这些蓝眼睛人的祖先应当来自于黑海地区东部或西北部,那里的人类在6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农业迁徙,许多人来到了欧洲北部。从而使现今许多欧洲人长着蓝色眼睛。”据悉,这种基因突变影响一种叫做OCA2的基因,使人们的眼球从棕色变成了蓝色。

  43、量子速度远超过光速

  瑞士科学家使用两个对面相立的村庄作为“实验室”,使量子力学最奇特的现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项实验中,瑞士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吉森和研究同事进行了量子纠缠研究,他们将两个纠缠态光子进行分离,通过光纤分别传输至这两个村庄“实验室”。据悉,量子纠缠曾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吉森和同事们通过这项研究进而证实了该信号传输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

  44、蜜蜂神秘死亡

  近期,美国境内大批蜜蜂的神秘死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许多地区,蜜蜂死亡种群在90%以上。德国和瑞士也是如此,近15年来,蜂群的数量减少了一半。是什么原因引起蜜蜂大量死亡?杀虫剂、新老病原体都被研究人员列为怀疑对象,最近,人们开始将手机信号发射塔、高压电线看作是潜在的蜜蜂“杀手”,有人甚至宣称,拉登正在通过“杀死蜜蜂”来摧毁美国农业。其实,美国农业的单一栽培以及蜜蜂种群内部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蜜蜂死亡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栽种了大量的转基因作物,尤其是Bt玉米和Bt棉花。

  在美国西海岸,约有60%的蜂群遭到了毁灭,东海岸以及德州的死亡蜜蜂数量则在70%以上。一半以上的美国联邦各州受到了影响,加拿大、巴西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现象。其实,早在上述现象发生前,美国的蜂群就发生了数量不断减少的现象,但是,这次的症状有所不同:蜜蜂不是个别死亡,而是离开蜂巢后不再返回。在美国,这种症状被称为蜂群衰竭失调(ColonyCollapseDisorder,CCD)。

  45、发现大猩猩数量增长

  由于疾病、捕猎和深林采伐,西方低地大猩猩面临严峻的灭绝危险。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野外生活的大猩猩数量仅有50000只。但是2008年8月份,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宣布科学家在刚果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大约125000只大猩猩,这一发现对这一濒危物种无疑是个喜人的消息,意味着多年来生态环境保护者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但是大猩猩目前仍难逃濒危处境,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致命的埃博拉病毒,这一病毒已经致使多种大猩猩灭绝。

  46、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克隆动物肉制品销售

  今年1月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批准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市销售,并宣称这些有争议的食品可以像来自正常动物肉制品那样安全食用。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克隆动物,比如克隆牛、猪和山羊的肉和奶,可以安全食用。”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耗时6年研究是否允许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上市销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6年宣布克隆动物制品与正常饲养的牛的制品没有任何区别,但FDA通告生产商在确定的指导政策出台前不要上市销售克隆动物制品。

  47、科学家仅需5分钟观测艾滋病毒诞生

  今年6月份,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一位病毒学家和一位生物物理学家,利用一种特殊的、只照亮细胞表面的显微镜,亲眼见证了几十个分子在一个活的细胞表面聚集,最终形成一种可怕的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艾滋病病毒的产生过程,将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治愈产生巨大的影响。

  见证这一惊人发现的科学家分别是病毒学博士后儒佛内和细胞生物物理学实验室主任桑迪·西蒙。他们的发现已被刊登在《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这也许不仅仅是数百万艾滋病患者的福音,更可能改写科学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的试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儒佛内说:“使用这项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局限性。”“现在我们真的能看到一个病毒的诞生过程了!这将使我们能够解释很多过去根本解释不了的问题,不论在病毒学领域,还是整个生物学领域。”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法美科学家首先发现艾滋病。25年过去了,艾滋病已在全球夺命2500万,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蒙解释了他们的实验。“用于这项技术的显微镜不同于传统的显微镜。传统显微镜一般会照亮整个细胞,而这种被称作‘全内反射显微镜’的新显微镜,仅仅照亮聚集HIV病毒的细胞表面,从而把注意力放在细胞表面及其细微的细节上。”当一束光透过镜片射向细胞表面时,来自光的能量会笔直地向前传播,照亮整个细胞。但是当这束光被折成一个角度很小的锐角时,光的能量就会仅从细胞表面反射回来,而仅仅照亮薄薄的细胞外壁。他们不断调整折射角度,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结果。

  这对组合最终成为了第一对记录HIV病毒形成时间的人。他们的结论是:HIV病毒从开始到最终形成,一共只需要5—6分钟。“过去,我们对病毒形成的时间一无所知,这是第一次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病毒实体的诞生。不仅仅是HIV,还包括所有病毒!”

  48、黑客计算机网络攻击是一场真实的战争

  去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出现交火之前,网络黑客便开始攻击了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在交火结束几个月之间,攻击者的身份仍无法揭开。像这样的网站攻击事件是分布范围较广的“弱点事件”,同时也意识着网络攻击可能是一场真实的战争!

  据安全调研机构SecureWorks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遭受黑客攻击计算机网络次数最多的国家,达到了2060万次,中国排名第二,达770万次。

  49、随着气候变暖植物出现“迁移”

  目前,科学家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罗莎山脉气候明显变化的证据,该区域的主要植物种类随着气候变暖而向山坡之上“迁移”。

  研究人员对比了1977和2006—2007年的植物调查统计,他们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海拔高度分析了该区域的主要植物种类。结果显示,10种植物中有9种已出现明显向山坡位置迁移的迹象。平均迁移的高度为213英尺。

  50、陨石从太空带来生命遗传物质

  1969年,有着4.6亿年历史的默奇森陨石(Murchison)坠落至澳大利亚境内。早期研究者在该陨星坠落地点提取到DNA及RNA成份,然而谁都无法明确是碱基分子来自太空还是仅仅为土壤污染。今年6月份,伦敦帝国学院的泽塔·马汀(Zita Martins)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后宣布他们在陨石上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关键组分。这一发现支持了一个观点,即40亿年前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开启了生命之旅。

  马汀称,她发现这颗陨石包含着两种分子:一种来自RNA的核苷酸基,另一种是黄嘌呤,它是合成DNA和RNA的中介物质。她还对比了两者中两类碳原子(碳13 与碳12)的百分比,相比之下,黄嘌呤含有更多的碳12。马汀说:“这是第一次证实陨石中所含苷酸基是‘天外来客’,从该研究结果得知生命起源化学物质就可能已流露出孕育生命的迹象。”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ggi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相关新闻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