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城市绿化重在提质增效-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十二五”城市绿化重在提质增效
[日期:2010-11-0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发表评论(0)打印



  10月27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在这份两万余字的《建议》中,没有提及任何“数量型”的指标,基本为方向性、战略性目标,如居民消费率上升、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等等。

  即将跨入“十二五”之际,未来5年城市绿化建设重点又应放在哪里?这无疑是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毕竟,城市绿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在相关数量指标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之后,新时期的绿化建设显然应将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作为工作重点和目标。

  城市绿化质量不高

  一直以来,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三大指标几乎是所有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追求目标。为此,各地持续加大投入,以求达到提高指标从而获得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目的。

  受量化指标制约或者说“诱惑”,在近几年城市绿化建设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等不良现象——三大数量指标正程度不一地被政绩化。这直接导致绿化建设弊端重重,质量成问题,绿化应有的生态效益更是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城市绿化广场规模动辄上千亩,看上去绿如茵,但夏天晒死人;有的城市新建、改建马路,隔离带一律用多种灌花草做成多姿多彩的造型,就是不能遮阴、挡光;有的城市绿化以四季常青为尺度,大比例栽种常青树,一到冬天下雪就大片倒伏……

  其实,早在“十一五”开局之初,就有城市绿化相关部门领导强调:为切实搞好“十一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须加大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的力度,将城市绿化建成实用而不失美观的基础设施。

  比如,植物搭配上要实施复层种植,坚持植物造景为主,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要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墙体、屋顶和桥体扩绿增绿;在建筑向阳面种植落乔木,推广墙体绿化;在停车场植树造荫,进行生态化改造;在道路隔离带种植乔木,建设林荫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鼓励市民以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如此等等。

  老实说,过去5年,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到了多少?与铺张浪费无异的所谓大手笔、大规模、高档次绿化建设,在过去5年难道不是随处可见?

  发展模式必须转变

  众所周知,城市土地、水电等都相当紧张,空气、水源等更是相当珍贵。随着规模的急剧扩张,城市热岛效应更是持续加剧。对此,绿化建设应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上下工夫,走集约型建设道路。

  对城市绿化而言,专注于一些数字指标而漠视切实效益的发展模式不能再持续。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乔木比例不高、大树古树保护不力、绿化养护费用高、夏天街道广场太晒人等等。这是不是表明:光有量化指标,绿化建设还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尤其是在城市人口、汽车、建筑等都在急速增加的今天,城市绿化必须更充分地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生态效益。为建成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而追求一些数字指标,无异于缘木求鱼,也丝毫无助于城市生态改善。

  不可否认,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随着城市三大绿化指标的扶摇直上,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明显存在的不足也说明,通过三大量化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水平并不完整,也有欠科学。

  今年8月,北京市举行“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场市民建言会。30位代表就“如何营造舒适环境,让绿色引领生活”建言献策。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表示,北京要从建设一个低碳城市的理念出发,既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要更多地种树,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据悉,“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在城市里建更多大面积的城市森林,让更多的森林走进城市。

  同样,在天津,也有代表在类似场合建议加强绿化建设。“天津这几年的绿化环境建设确实有很大进步,但随着市内多条街道的拓宽,使得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逐渐消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我很怀念小时候很多马路上夏天绿树成荫、浓荫蔽日的时光。建议继续加强绿化建设,以多种树为主、种草为辅,增加绿化带中植被的多样性,同时选择易成活物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避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代表说。

  毫无疑问,“十二五”时期城市绿化发展模式必须尽快转变。

  质量效益是新目标

  其实,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三大绿化量化指标几乎都算不上挑战——投钱大面积铺草坪就是一个达到标准的捷径。真正的挑战在于质量和效益,也就是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是否良好、完备。这就好比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能以块头而必须以身体各项机能作为标准一样。

  近日,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陈钟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说:“以前我们说绿地、绿化,大多是整一块地,铺上草坪。现在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城市公园和各类绿地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配置,因为乔木的生态效益是草坪的10倍。要多种树、少移树、不砍树,增加城市绿化量,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为市民营造更多的绿色休憩空间。”

  不以数量指标为追求,而以质量效益为标准,这应成为未来5年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以数量指标为追求,工作重心往往会落在建多少个公园、广场、绿地等指标上,至于这些绿色设施建筑质量如何似乎并不重要。

  其实,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都基本做到了应绿尽绿。面对无地可绿的现状,甚至屡屡出现重复建设现象。所以说,在数量指标达标之后,也该在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上下工夫了。

  现在,公众也更加关注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功能。公众普遍感觉,目前不少城市的绿色空间,基本功能大多是视觉,而非生态。在这个低碳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时代,一切绿色手段都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碳排放,只有绿色植被才能达到真正的减碳。

  数字指标之后,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是今后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城市绿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新目标。

  提质增效内容广泛

  “希望小区的开发商设计建设时,把草坪绿地变成树林,使树林更具亲和力、实用化、功能化,而且还节水。”

  “城市绿化建设要坚持只用对的、不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要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绿。”

  “‘十二五’期间,最好全面实施城市立体绿化。立体绿化不仅占地少、投资省、见效快,而且美化和生态效果好,特别适合城市中心区、老旧城区等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开展。”

  这些都是公众对各地未来城市绿化建设的建议。不难看出,建议内容相当广泛,意味着城市绿化提质增效空间广阔,当然也很迫切。

  城市绿化要提质增效,需要改造原有纯草坪的绿地广场,大比例增种乔木和灌木;移植原有成片密植的造型灌木带,换种上高大乔木;绿化隔离带、分车带适当减少观赏类灌木比例,增种大型苗木;减少外来品种,加大乡土品种比例……这些都不需要开辟新的绿地,但改造后效益无疑将大大提高。

  总之,别再老盯着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几个冷冰冰、硬邦邦的数字了,多想想如何让城市绿化在未来5年彻底跳出过去的窠臼,真正提升质量、发挥效益,通过新的5年时间的建设发展,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建成真正的森林城市!

 

编辑:yuanl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Baidu
map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