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应用课题通过鉴定-科技动态|园林科技-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应用课题通过鉴定
[日期:2009-06-08]  来源:烟台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绿化城市气候、人文景观等地域特色的鲜明折射,而作为沿海城市的烟台,却一度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踟蹰不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天南海北的奇花异,美不胜举,但真正适合烟台地域气候、又能美化城市的植物却并不多。日前,经过三年攻关,市园林处主持研究的“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课题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40种适宜濒海地绿化的野生植物和14种适应性强的园林绿化植物将全面用于我市濒海沿线的绿化。

  “气候难关”

  阻碍濒海绿化

  烟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但是濒海地又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复杂的气候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困难。仅烟台市市区濒海地域面积便达12平方公里,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面积需要绿化。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城市濒海地经常受海潮海风侵袭和土壤盐渍化干旱化威胁,导致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少、绿化难度大、模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美化的进程。在烟台城建绿化史上,由于植物种类选择不当,致使苗木低成活率,不仅观赏效果差,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养护成本的例子并不少见。

  为改变市区绿化行道树多为法桐和国槐、过于单一的情况,我市配合南大街改造曾将南大街两侧的法桐移栽,重新栽种了银杏树。然而,银杏树尽管身形挺拔、俊俏,但由于生长期长,几年下来还只有碗口那么粗,市民享受绿树成阴尚需时日。

  “尽管法桐有秋季落的弊端,但实践发现,法桐在烟台地区成长,病虫害少。”市园林处副处长丁海玲坦言,银杏相比法桐,习性更为“娇贵”,曾经一度被认为“平庸”的法桐却历经检验,越发被重视。“像青年南路等路段两侧直径半米左右、树龄几十年的老法桐、国槐等,都是烟台城市的财富。在这些老树的庇护下,临街门面和住房的温度都会比一般房屋温度低,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大树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节省能源。”

  记者了解到,为了追求草坪整体效果,我市曾经学习绿化较好的南方城市,从那里引进了不少暖季型草坪,但是却忽略了烟台的“特殊性气候”,结果这些草坪引进不久,便全都枯死,不但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反而浪费了时间和资金。后来,园林部门因地制宜地借鉴北欧等同纬度国家绿化经验,从国外引进了冷季型草坪,这些草坪不仅郁郁葱葱生长旺盛,而且省水省力看护成本大为降低。

  “乡土品种”

  绿出烟台特色

  “要用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丁海玲副处长介绍,以前由于盲目引进一些外来植物品种,忽视了本市气候对植物生存条件的限制,结果树栽了死,死了栽,形成恶性循环。今后城市绿化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大自然演化,为烟台留下了众多枝叶繁盛的树木,这是自然的选择,城市绿化更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保护好这些老树,是近年来绿化工作中一直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几年前根据我市绿化规划调整,上世纪80年代种植在只楚路、北马路等大量的国槐、法桐树将被其他苗木取代。为避免浪费,园林处慎重研究后决定将这些树移植到市郊栽下来,待日后城市园林建设时,再移植到需要的地方。现在滨海路、二马路的许多树用的就是当时移栽的国槐、法桐,这样既节约了绿化成本,又保存了原生态文化。

  按照“适地适草适树”原则,我市配植了刺槐、丁香、花灌木等耐旱品种,让50余个乡土品种登上城市绿化的“大雅之堂”。把看似不起眼的乡土花草、树种“请”到了城市的“门面”上,在体现烟台本土特色的同时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乡土树种并非“土气”,它们在原生的土地上扎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园林绿化讲究“适地适草适树”,把乡土树种选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符合节约原则。

  “科学绿化”

  解决濒海绿植不足

  为了从抗逆性和适应性角度选择海滨城市的绿化植物,在短期内迅速解决濒海地绿化植物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快濒海地绿化进程。从2006年开始,市园林部门联合高校农学院成立了“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课题组,从本地特点出发开展城市绿化,根据市区现有绿地植物资源,对环山东滨海地区野外实施调查,制定了切合当地实际、适合我市条件的城市园林绿化方案。

  在初选了40种适宜濒海地生存的野生植物,并对其中的25种进行了抗旱性和耐盐性的系统研究,课题组成功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园林绿化植物。

  “胶东濒海地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课题解决了烟台在城市绿化中的基础性难题,让绿化“有本可依”。丁海玲举例解释,为何自然条件下大森林的病虫害率很低?而人工种植、养护的一些过于单一的树种林区却特别容易遭遇虫害?这便是因为自然条件下森林树木种类多,相互促长、传播病虫害几率低。城市园林绿化也是一样,种植的草坪、树木品种不能过于单一,单一植被容易传播害虫。

  前些年,山海路大片景观梨树死亡,附近的行道树国槐与梨树树种“不相容”便是很大一个原因。根据课题成果,烟台园林绿化也逐步由景观配套转为植物配套,力求形成以乔木为主,灌木、草坪为辅,形成乔、灌、藤、花草多层群落结构。其中,烟台观海路体育公园外侧植被,就是按照这种理念铺种的。上层是高大喜阳的黑,中间是花灌木、珍珠梅等半阳植物,底层则种植耐阴玉錾等地被植物,现已形成层次分明、群落特点突出的景观带,是典型的园林植物群落搭配,为今后烟台城市绿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回归自然”

  实践成果利市利民

  作为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市园林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在了生态型绿化的保护和大胆尝试上。在公园及风景区,选配了大小乔木、大小灌木、宿根、地被、藤本植物的生态群落模式,力求模拟自然、回归自然,使植被丰富多彩。在道路绿地,选用树冠大、抗污染力强、病虫害少、寿命长的树种,如悬铃木、梧桐、黄杨、月季,起到了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绿化街道的效果。防护绿地则注重选择杨、柳、榆、桑等抗风力强、生长快且生长期和寿命长的树种。

  许多开车的司机,盛夏时节都特别喜欢行驶在青年路上,两侧枝叶繁茂的参天法桐,为司机和行人遮挡了炎炎夏日。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青年路绿化改造之时,许多市民认为青年路较为狭窄,桐树粗大太占地方,应当清除,但最终在园林部门的努力下,这些法桐被成功保留。每年夏天,这些法桐树绿树成阴,不仅方便市民防暑乘凉,而且法桐高大粗壮的枝干,在该路段起到了交通缓冲作用,极大减少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了人行道上的行人和路旁建筑物的安全。

  烟台市地形复杂,平坦地段较少,不适宜大面积开发绿地,现今我市已建设了一批小规模、高质量的小型休闲公园,既方便了市民活动,又为点缀城市风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在园林绿化改造过程中,要求严格保护大树,采取移栽近郊的形式,杜绝了大树换小树的现象。烟台降雨量偏少,水资源不足,近些年我市调整种植模式,适量减少了冷季型草坪等名贵花草的数量,种植了一些耐干旱、抗病虫、生长期短的树木,方便管理,又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Baidu
map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