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要倾听“生态”的声音 -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4万亿”要倾听“生态”的声音
日期:2008-12-08     来源:文汇报     作者:蔡威   我要评论()



    国务院启动了拉动内需的“4万亿”计划,各地相继推出投资方案。按照中央部署,此次新增资金投向的头号重点是民生工程,许多投资项目有着鲜明的生态意义和价值。铺路架桥是需要的,但要更多关注生态破坏、生态平衡问题。怀着诚惶诚恐之心去倾听“生态”的声音,才能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国家       

    不久前,国务院启动了拉动内需的“4万亿”计划,各地纷纷响应,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投资方案。 

    仔细研读国务院的“十条”和上海市的“八条”,按照中央部署,此次新增资金投向的头号重点是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居“国十条”第一条。“国十条”中有七项涉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投资指向性十分明确。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这次拉动内需“投资方向集中在民生领域(医疗、教育、文化等),占总资金比重或在60%”。      

    在上海扩大内需的八大措施中,除重点的民生工程外,引人注目的还有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重点推进超级计算机中心三期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项目建设;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工程;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推动绿色照明产品规模化应用等,许多投资项目有着鲜明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生态平衡:灾难多发警示任重道远

    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人都乐意倾听“生态”的声音。但是否所有地方都这样呢?我还是担忧。看一些地方的投资蓝图,以公布的数据计算,民生工程所占的比例并不很高;重点仍是铁路、公路、电厂等,且不少地方的投资规模堪称巨大。铺路架桥是需要的,但要更多关注生态。以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由于关注不够,带来了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灾难。

    现在我们正品尝着生态失衡的苦果:湖泊的富营养化,氟化物破坏臭氧层,“六六六”、“DDT”滥施的恶果,地球“温室效应”,等等。众所周知,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的恶化,源于中上游森林植被遭破坏。当今,由于同样原因,长江正在变成第二条黄河。这中间,人类对“生态”的声音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恐怕难辞其咎。教训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一定要倾听“生态”的声音?道理很简单,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有时花再多的钱、再多的时间,都很难恢复。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不仅自己要品尝苦果,别的地方也会跟着遭殃;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感受最早最深的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各地拿出大把大把“银子”治水,但还是任重道远。

    执法必严:应建生态环保司法体系   

    科学家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生态,造成社会动荡,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不仅是一个端正观念的问题,其实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当我们花这“4万亿”,甚至更多钱时,一定要怀着诚惶诚恐之心去倾听“生态”的声音。     

    如何倾听?我觉得,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就是我们对待“生态”的声音的正确态度。简单地说,所有建设项目,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都必须先做生态评估,也就是环境综合评价,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其实这早有明文规定,问题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一己私利,敷衍了事。    

    因此,必须要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还要逐步建立生态环保司法体系,如组建生态环保警察和检察队伍,设立专门的生态环保法庭——这样,相信“生态”的声音会变得坚实有力。也要有严格的监管:首先,大型项目的投资应该得到各级人大批准;其次,除了有效的政府内部监督外,执政党的党纪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民间的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要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来维护“生态”之声的尊严。     

    我相信,当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倾听“生态”的声音,这“4万亿”就会花得放心,用得踏实;就能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国家。

    蔡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导,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