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形式要相融合 -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形式要相融合
日期:2008-09-05     来源:建筑时报     作者:齐康   我要评论()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切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合。我认为文化是最高的层次。从人类文化开始就有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而且经历着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建筑科学学的观点,也就是说从哲学的观点看待建筑文化的发展。我们要十分注意它的进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进程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国家还经历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从这么一个经历过程当中看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建筑就是具有传统特点,发展到外来文化强制性的占有,一直到现代建筑的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注意,对很多问题的解释就解释不通。如果我们不研究进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就不能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本质。

  现在我们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会吸收大量外来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需要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前外国学者把中国建筑写得一无所有,现在有所改变,说是有一点的。所以说建筑的强盛跟国家的衰败可以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的建筑会走出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

  建筑是有功能的,具有形式表现的形式是可以单独研究的。千百年的变化当中,内容是首位的,形式是次要的。要从地理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社会学的观点,政治的观点,甚至于生态学等等观点看我们的建筑。现在提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城市。这从整体上能够看出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

  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层次,没有层次就不知道站在哪一个位置上。而研究层次,经济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师,规划师如果不研究经济,就不能找到建筑设计创作的根源。同时,还要研究人类的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没有这些活动,社会就不能取得和谐和进步,也不能取得发展。我们要站在高一点层面上研究活动的特点。没有活动,没有相互的作用联动,城市是难以运转的。一个城市能够发展得好,既有外来影响,而且自己要有自转的能力,基本的基本还是自转能力的不断增强。

  说到地域文化,或者说是地域建筑文化,首先应该讲清楚地区问题。这里,主要是三个概念:留住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我们国家的人口太多了,虽然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人口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过十几年,几十年才能解决人口的问题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就带来了土地问题,缺少土地的空间。要留住空间,还要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也就是要保护耕地。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所谓的地域建筑文化就是六个大字:即“传承”、“转化”、“创新”。怎么样把古代的建筑文化经过我们的消化变成我们现在文化所需要的东西,传承很重要,但是为了创新;转化也是同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创新。这六个字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一定要准确把握。现在有的青年学生搞设计,盖的小洋房是欧式的转化,而不是中国的民居风格。建筑风格如果定位为我们现代的文化,那么,文化的内涵要跟形式密切配合起来,要有传承,转化,创新。

  比如说扬州。扬州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大运河的崛起等,引起了城市格局的变化。这座城市也经历了战争的灾难,但是这些年,扬州市的建设是比较好的,而且建设得比较有序,有些街道在尺度上比较合理,尤其是润扬大桥建设以后,打开了扬州的门户,跟浙江结合起来,而且有了港口。由于南京是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在研究规划的时候,把宁(南京)、镇(江)、扬(州)是一起统领,还有一个扬(州)、泰(州)、(南)通也一起研究。扬州的生态环境比较好,比如说河流两边的绿化和英国差不多,树丛非常美丽,再加上平山堂,那是梁思成老师做的设计。

  我们应该做到科学的策划与规划相结合。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有土地局,下有规划局。严格来讲,应该是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时进行,有的地方分开了。不管是“分”是“开”,都要解决统一研究土地的问题,要把零散的土地整体化,见缝插绿,使得城市的绿色环境大大增加。

  1953年,我第一次到北京,那个时候看到的北京,非常美,家家都种槐树,整个城市都是绿色了,怪不得马可波罗称其是世界最美的城市。但是现在呢,从京西宾馆到首都机场,有41座立交桥。从扬州开车开到南京,也有40里路的跨仙桥。这里面就有一个土地问题,就应该考虑科学的规划必须要和社会的规划结合在一起。要控制主城的规划,现在都把城市建设得越大越好,就没有想到,小城市,小城镇,按等级处理这些问题。这里还包括要有合理的思路,要强调群体效果,不要只想到个体,就是一段一段根据群体的性质和内容来解决,做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

  在如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地域建筑文化风貌上,应该说,苏州城风貌保护得很好,但是里面的老百姓很不方便,基础设施的问题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这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好风格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难,非常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我的观点是现代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并存,相结合。还是讲扬州吧,扬州具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很有自己的特色。雄就是要有气势,秀就是要看出它的细部。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