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防灾绿地是灾难保护伞 -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评论:防灾绿地是灾难保护伞
日期:2008-05-27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李先军   我要评论()



  5月12日晚上,四川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成了人们的避难场所。此时,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已成为人们保护自己的场所,成为城市中人民生命的“保护伞”。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日本成了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后,对日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在那场灾难中,对人们造成重大损伤的是地震后在街区引起的火灾,在水、电、气以及交通全部中断的情况下,多数市民逃向了城市公园绿地这样的开敞空间。正因此,才避免更多的市民受到伤害。

  正是基于这次惨痛的经验,在此之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日本群众才有意识地加强了防灾绿地的建设。当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来临时,有31万多人被分散到了1100多个避难场所,其中神户的27个公园都成了居民的紧急避难所。

  回首中国的城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却不免让人担忧。

  我国大陆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十分复杂,自古灾害就多。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年来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震后重建的绿地系统规划为避难、减灾、减轻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直到2003年10月,北京市才建了第一个防震公园: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

  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寸土寸金。在市区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勇气和魄力,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

  目前,城市遭受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防灾经验,结合城市公园的功能,增设防灾公园。

  汶川地震敲响了人们重视防灾绿地系统建设的神经弦,全国各地纷纷反思和部署城市防震绿地体系:厦门将开辟110个避难场所;上海市政府应急办公室近日明确回应一份名为《增设灾害避难场所和标识完善上海应急体系建设》的政协提案,并表示将采纳提案的建议……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的城市防灾绿地系统可能在平时显现不出其更大的实际价值,但关键时刻,却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我们应该用像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对待这些相应应急体系的建设。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