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改造: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华丽转变

2016-08-08 09:58:56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浏览次数:

  但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与当下的生活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喀什老城就成了“游客眼中的美,居民心中的痛”。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来说,安全隐患和生活上的不便时时困扰着他们:喀什市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属高地震烈度区的城市。层层叠叠的生土房屋,险象环生的过街楼、半截楼,纵横在地下、有安全之虞的地道,都让老城悬在危险的崖口上。

  在被作为遗址公园保留下来的喀什高台民居,仍可看到老城改造前的样子:600多座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房屋在400多米的高坡上铺陈开来,巷道最宽处仅6米,窄处不过1.5米,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无法进入,消防、疏散、救援无法实施。

喀什改造: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华丽转变

  喀什高台民居,图片来源:古城喀什

  1902年的那次地震,至今仍是老城居民的梦魇。90%民房倒塌,500多名居民伤亡,蜚声中外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也未能幸免,寺前的寺门塔楼遭到严重损坏,墙体裂开大缝……2010年老城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喀什老城基本上是在那次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而成。

  原本就不稳当的土木结构房屋,经过百年风雨的洗刷,大多岌岌可危。一旦感到大地晃动,居民们就会往房子外面跑。但地震并不是威胁老城的唯一因素。“下雨、下雪就是无声的命令,要赶紧把积在巷道的水弄出去,不然就会泡坏墙体;而雪会压塌房屋。路太窄,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一烧一片。”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这句在喀什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形象地说出了老城居民苦不堪言的居住状态。

  老城改造前,居民家家户户没有上下水,吃水靠担,废水靠泼,一遇上雨雪天,整个巷道里泥泞不堪,人根本无法下脚。由于空间狭窄,很多老城居民的卫生间都是在房顶上用木板围起一个简易围栏,方便之后用土掩埋粪便,最后由农民回收用作田里的肥料。生活上诸多的尴尬和不便,让这座亲情、友情、乡情浓郁的老城,在身居其中的人们眼里失却了色彩。

  一大突破

  一户一设计,守住原生态

喀什改造: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华丽转变

  改造后的老城区鸟瞰图,图片来源:新疆日报

  老城必须改造!喀什上下形成了共识。但怎么改,大家都犯了难。面向全疆的设计院招标改造方案后,很多技术专家给出相同的结论:老虎吃天,太难了!改造既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住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要让老百姓满意,这确是一个棘手难题。全部外迁,老城居民答不答应?原地重建,如何规划?拆迁补偿,如何定标准?没人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您对老城区改造总体规划有何看法?”“您认为老城改造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40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登门发放了两万张入户调查问卷,又走家串户了解居民的住房现状、生活来源、家庭状况、就业情况等。

  老城恰萨街道古扎尔社区的花盆巴扎改造规划图设计好后,张贴在巷口征求居民意见。那是一块画着现代化住宅小区的广告牌:六层火柴盒式的建筑整齐排列,一辆辆汽车沿街而行。

  “这个‘火柴盒’不是我的家!先把牌子摘了再和我谈。”世代靠开旅店为生的居民吾拉音·赛买提扭头走了,其他住户也跟着走了。

编辑:lianqi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