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造”园博会成中国城市治理生态样本

2015-09-22 08:52:38         来源:长江日报     浏览次数:

  连续三天,武汉园博园开门试迎客,向上万市民展示园博会历史上敢为人先的“武汉造”。

  这是一座建在100万吨垃圾山上的园博园。“这里曾是武汉最大的垃圾场,搬走它们需要10亿”,武汉园博会设计部负责人杨念东说:“而我们在全球率先使用了‘好氧修复+封场治理’技术,只花了2个亿就解决了问题。”家住银湖御园的孙大新回忆,过去这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长年不敢开窗。而今他家楼下就是占地3万平米的园博会主题公园“杉杉湿地”。推开窗,清新空气扑面,林中鸟叫声声。入园登上荆山之巅,放眼望去,117个展园如同大地的眼睛,星罗棋布在山水之间。荆山下留着一座没拆完的垃圾场原办公楼,红砖墙上“再续前垣”的铭牌,记录着武汉园博建设者的创新之举。

  这是一届最亲民的园博会。往届园博会均选址在城郊,环境美,好规划,拆迁难度小。但武汉却大胆地将园博园搬进了居民区,克服重重困难,因地设计。虽然这是历届最不规则、最零碎的园博区,但却绵延数十公里,直接惠及常青花园、古田片、金银湖等50多个小区,让50多万武汉市民下楼就能逛园子。

  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园博园。建设者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了海绵园区。道路全部采用透水砖,主题场馆设屋顶花园蓄水,沿路建雨水花园收集雨水,整个园区如一个天然的“绿色海绵体”,下雨时饱吸雨水,干旱时“吐”水浇灌花木。据介绍,整个园区不需要一滴自来水,收集的雨水可以自给自足,每年能节省水费150万元。

  类似的园博会“武汉造”还有很多,比如建园过程中的废弃物全部重新利用;所有场馆屋顶建有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园博。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评价,面对垃圾围城、生态割裂、渍水内涝等城市顽疾,“武汉造”园博会可以成为治理中国城市的生态样本。

编辑:jiaoliting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从蜿蜒的小路到乡村朴素的大门设计,这里介绍营造城市中宁静的绿洲的10个方法。当你的室外空间是一个城市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的小,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块花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