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建设经验:罗马——没有终点的城市

2015-09-15 08:44:47    作者:胡颖蓓     来源: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

  包容和尊重

  场景化和生活化的两个城市特性和谐共融,关键是城市的包容性以及尊重的气度。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看似是针对物质层面的协调,但也揭示了有关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城市设计是一个城市不断演变的过程,通过时间的累积,不断完善,展现对历史的尊重。如果做任何项目,都把周遭一切先夷为平地,无视他者的存在,追求标新立异,都是简单、粗暴、野蛮的行为,更谈不上“设计”两字。

  以连接西班牙广场和圣三一教堂的西班牙大台阶为例。圣三一教堂由法国国王在1495年资助建造,而西班牙广场上的“破船雕塑”是在1627年由意大利建筑大师伯尼尼父子设计,此时的大台阶则还是一条通往山上教堂的泥泞小路,直到1725年,法国大使赞助修建了直通教堂的台阶。这三者的组合,是经典且富有趣味的,演绎出各大王朝、教会和社会群体的关系,又将罗马洪灾的历史融汇其中。

  其次,好的设计不仅是“以貌取胜”,更重要的是对当下社会意识形态的把握。设计必然带有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判断,而能得到公众认可的设计才被认为是好的设计。这需要设计本身展现出对公众的尊重。

  正是源于对公众目光的关切,即便是由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大师特拉尼1930年代设计建设的法西斯宫,在科莫这个湖光山色的历史小镇中,也并不显得太过于光怪陆离。

  罗马也不是没有让人反感的建筑项目。如位于罗马广场群一角的白色大钢琴——威尼斯宫。游客们可能会觉得它是个还不错的建筑。然而,它却是个十足的假古董。在罗马当地人和意大利建筑师的眼里,它与周边环境十分不和谐,甚至被当地媒体评为最丑陋的建筑之一。可见,建筑和城市美不美,不仅要经历美学眼光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估。

  继承和引领

  如果说那些历史建筑群展现了设计对城市文脉的尊重,那么,当代新建筑则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城市新的活力。

  罗马历史城区的北侧曾举办过罗马1960年奥运会。2000年,由大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罗马音乐厅,如今尤为引人注目。音乐厅由三个主题组成,像是趴在山体上的三只昆虫——只是形态高度抽象,强调与周边山脉、植被等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得到了公众认可。然而,在开工之初打地基时,角落居然发现了一处古罗马遗迹。当即,所有施工建设工作被喊停。设计师根据地下文物的范围,调整了部分原有设计方案。新实施方案保留遗迹原址不动,就地形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兼具室内、室外场馆。而这座音乐馆也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场所。让出的一部分原有演出建筑面积,则被移到音乐厅入口处,并被设计成一个露天音乐厅。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和对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和别致。再深入参观建筑的细部设计,你更会发现,现代的建筑结构和材质运用,与历史遗迹的结合,显得和谐优美。在这个项目中,人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建筑大师,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所持有的谦卑平和。这不由让人敬佩。

  在音乐厅不远处,是2010年开馆的罗马maxxi现代艺术馆。虽然这组建筑是由怪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但新建筑的肌理与其周边的兵营建筑也形成了某种默契。更何况,设计在人流组织上完全符合行为动线的流向。从建筑的社会效益看,这确实是激发当地活力,复兴城市旧区的一帖好药。

  城市畅想

  我们总会羡慕欧洲小镇的人情味,和美国都会的振奋人心,以及日本城市的可爱精致。然而,要知道每座城市都深深烙下了其蓬勃建设时期的时代烙印。

  欧洲的城市以中央火车站和教堂为中心,勾勒出宜人的空间尺度和惬意的生活场景,就像欧洲人一样享受着玫瑰人生。美国的城市以高效为特色,最大程度地展现了资本的力量,亦如美国人民一样简单直爽。日本的城市享有岛国智慧的立体城市格局,淋漓精致地演绎着超现实的未来科幻城市生活。

  我们的城市建设呢?令人感到兴奋又困扰的是,我们的城市同时面临各类挑战。如上海,既有类似欧洲城镇的历史,也有美国城市开发的影子,近来又表现出日本城市对精细品质的诉求。或许,沉迷于某一个城市的美好,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好的城市,总是具有生命力。

编辑:daiy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