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庄:莫让城镇化抹去“乡愁”

2014-01-23 08:12:00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中国最近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颇具清新诗意的表述“乡愁”概念引发了专家和网民的热议。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的现实也让专家和网民呼吁,莫让“乡愁”成为稀缺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乡愁’一词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城镇化规划,这是很少见的。”此间参加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

  “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专员杜晓帆考察了中国多地的古村落,他大声疾呼——“人类永远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传统村落如何有传承的土壤?”新浪网友“就是玉米的小屋”表示,每次回乡都难觅儿时的记忆,那小桥流水,深巷,亭柱画樑的老宅,青砖铺路花草满园的庭院,都只能在梦里依稀。

  而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中国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大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变成了追求GDP增长的“跑马圈地”,成了塑造政绩的大拆大建。

  快速膨胀的城市规模,也使一些城市不堪重负,“城市病”愈加明显。网友“有人区”说,三十年前家门口能挖到野菜,二十年前需要步行半个小时,十年前需要骑上摩托,现在,开车两小时见不到田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说:“迅速扩大的城市规模导致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居住用地紧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使城市的环境与品质不断下降;盲从混乱的规划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正丧失独特的历史文化个性。”

  “此次会议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定调,是对过去城镇化建设思路的某种纠偏。”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认为,发展和推动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但在实际情况中,或多或少存在发展思路的“迷失”。城市的发展没有融入大自然,居民望不见山、看不见水,“乡愁”成为稀缺品。中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正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张怀西提出,“现在中小城市处于快速增长期,人口会进一步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增长,尤其要关注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规划与实施,才能让乡愁留住。”

  “时光延续建设才有延续。”张怀西表示,没有历史传承,就会丧失风格,失去人文气息,就会千篇一律。城镇化建设必须延续文化、繁荣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地名、建筑、民俗、民风等,不仅会使城镇化建设各具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城镇化不止是钢筋泥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期待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都可以融合发展,别让‘乡愁’真的只在梦中出现。”新浪微博网友“何处话凄凉”说。

编辑:zhufei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曾是不知名小村庄后逆袭成为国家公园

  去意大利旅游的朋友,大都不会错过有着【详细】

《南京市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导则》出炉

去美丽乡村赏花看景,玩一圈下来人却晒得发晕——相信不少市民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而这种情形今后将得到根本改观。近期,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专门针对南京乡村的绿化问题,编制下发了《南京市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村庄绿化美化建设首次有了统一标准,“花多树少”将成为过去。【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