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 传统礼俗的保护与传承(下)

2014-01-20 10:32:00         来源:中国     浏览次数:


  1、以"村"养俗,注重对张谷英村建筑原貌的保护

  张谷英村的"亲自然、崇孔孟、重亲情、遵孝道、睦邻里"的礼俗精神,是根植于张谷英村的建筑群之中。

   一方面,建筑本身很好的呈现了张谷英村的礼俗精神,无论是"丰"字形的整体结构与空间布局上所体现的尊卑长幼的伦理次序,还是整体建筑环境与雕画艺术中 所彰显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无论是祖位神龛所折射的亲孝观念,还是匾额楹联所蕴含的祖训家风,都是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精神的呈现。保护张谷英村 建筑原貌,保护这一"南方民族文化活化石",本身就是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极好的传承。

  另一方面,张谷英村的礼俗精神,也有赖于在这一 特定的古建筑群中得以承继。对传统礼俗精神的传承,有赖于群体内心对礼俗精神的自觉认同与遵循,也就是群体内在心愿情感的自觉。而这种情感的激发,需要外 在客观环境的刺激。保持张谷英村建筑原貌,为这种情感的激发提供了一种身为族人的责任自觉和恰到好处的客观环境。

  2、以"境"护俗,注重对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的利用

   张谷英村从村落选址、建筑特色、生产方式、岁时礼俗、祭祀仪式、服饰风格、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张谷英村人的人文生态理念,强调对自然存在的 依循,强调顺人守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各种生命成长,保护自然资源,并用儒家的孝悌思想来规范、调和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宗族文化形成维护伦理秩序 的"礼"并通过"礼"对族人的教化激发出族人之间情感,使之形成睦邻友好的社会环境,达到村民的精神和谐。

  可以说,张谷英村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滋养了极具特色的张谷英村礼俗,张谷英村的礼俗也彰显了其与环境的自然和谐。保护张谷英村的传统礼俗,就必须重视对张谷英村人居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3、以"风"扬俗,注重对张谷英村家风内蕴的弘扬

  张谷英家族承继了儒家规范"尊、亲"的核心内容,尊亲孝祖,友睦乡邻,强调"和为贵"、"忍为高"形成了以"孝"、"友"、"和"、"忍"为特征的礼俗规范。

   "孝"体现的是一种对长辈的孝顺恭谨的态度,强调"父母大于天"、"万善孝为先"的观念;"友"体现的是一种对族人的团结友善的态度;"和"体现的是一 种对邻里的和睦相亲的态度,信奉以和为贵;"忍"体现的是一种对异议争端的宽容仁慈的态度,面对过失争端,能互相谅解,彼此包容,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 之心恕人。

  正是这种"孝"、"友"、"和"、"忍"的传世家风,才有了这个赫赫家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勃勃发展的精神动力,其承继儒家精神的礼俗,堪称典范。正确认识并弘扬张谷英村家风的内蕴,是传承其传统礼俗的核心。

  4、以"情"怡俗,注重对张谷英村礼仪习俗的承继

   礼俗的生活是有情的生活,是富有美感乃至敬畏感的生活。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礼俗不仅体现了对生命情感的缘饰,使个体的情感得以 以合"礼"的形式表达和释放,同时,礼俗的践行和承继,也有赖于个体内心对礼俗的情感趋同,引发个体内心对遵循礼俗的情感愉悦。

  在对 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承继中,一方面要重视这些礼俗对个体喜怒哀乐之情的抒发、节制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礼俗对个人情感的陶冶、激励作用,如祭祀礼俗 中的"致意思慕之情"、"报恩之义",以求情感的安慰;生命礼俗中的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将生命本身的存在作为礼俗价值建构的原点,以求对于生命情感的关注 与尊重;交往礼俗中,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达到内在情感的和谐、平衡。

  发挥情感在礼俗传承中的作用,以"情"怡俗,以"俗"节情,使情感的表达更优美,使礼俗的践行更自觉。

编辑:ljing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