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亟待提高(图)

2013-12-02 08:24: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次数:

  2.校本教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古城区有些学校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立足本校区域特点,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本地民族传统礼仪、传统节日、音乐舞蹈的相关传说故事等资料,学生回家后向自己的长辈询问自己的家族历史,访问自己村落的名人名胜,整理成文字或以口述形式在课堂上交流,老师把他们的资料加工整理后编辑成课本进行教学。这种做法用古城区教研室赵文秀老师的话说,就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古城区金山乡漾西完小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见表三)。


世界遗产 世遗教育 世界遗产教育 丽江古城
  表三:漾西完小校本教材情况

  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本土文化知识,拓展了视野,而且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些由学生整理的第一手资料也丰富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增强了校本教材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艺教育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结合成效显著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教育价值,古城区基础教育中体艺教育与世界遗产教育的结合卓有成效。

  典型案例之一:民族打跳课间操。1998年,古城区中心完小在体育教师李建伟等3位教师倡议下,整合若干丽江地方各个民族的歌舞,编排了一套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民族打跳课间操。2000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分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将这套民族打跳课间操在全县范围推广实施。像古城区福慧学校等校点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课间跳这套民族打跳操,至今已经推行了13年之久。一些学校在乐曲选用和动作编排上还不断有所创新和改革。

  典型案例之二:丽江地方艺术教材。2000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承担了《农村学校艺术教学内容和教研 研究》二级子课题,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组织了一批音乐、美术骨干教师及丽江文艺界学者专家进行编创工作,通过5年的努力并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方艺术教材一至九年级《音乐》、《美术》的编创工作,2005年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教材充分利用挖掘了丽江古城世界遗产地的艺术资源。

  典型案例之三: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月亮好》、《纳西瑞瑞》。2004年,在“红舞鞋杯”舞蹈大赛中,古城区选送的藏族舞蹈《北京有个金太阳》、纳西族舞蹈《太阳、月亮好》分别荣获少儿组一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古城区福慧学校编排的舞蹈节目《纳西瑞瑞》(纳西语,意为纳西娃娃)在第五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金奖。

  4.教师在世界遗产教育中的科研意识加强,专业成长加快

  丽江古城区教师世界遗产教育科研意识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了一批丽江地方文化课教育教学研究专著及教材。除了正在探索的校本教材建设外,出版丽江地方文化教材近20种,像郭大烈、杨一红主编的《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纳西文化诵读本》,杨一红、和洁珍、和秀清等翻译的纳西语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数学》全套教材,和冬梅、和顺林主编的《纳西童谣》等。二是一批与丽江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立项。如2011年立项的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难点及改进研究》(古城区福慧学校小学部),丽江市教科所2012年立项项目《纳西象形文字在图示期幼儿绘画教育 中的运用》(丽瑛幼儿园)等。三是有一批针对古城遗产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及教师教学体会公开发表。古城区各校教师针对世界遗产教育积极撰写论文,像《纳西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与实践》中,收纳了古城区各个学校教师在纳西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与实践方面的论文40篇。

  同时,古城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各个校点每年还组织形式多样的世界遗产教育宣传 。除了配合地方各级各类世界文化遗产宣传 外,古城区教育局每年“六一”节定期开展古城区“纳西娃娃合唱节”、“纳西娃娃书画展”,每年“母语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 。

  发展障碍:缺乏师资经费缺少长效机制

  第一,专项经费欠缺。目前,世界遗产教育不管怎么重要都不属于学校教育的主体,在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学校拿出致力于世界遗产教育的经费都很有限,致使很多教育 因经费问题难以展开或开展不充分。古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种临时性的世界遗产教育 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但对学校的世界遗产教育暂时没有专项拨款。古城区福慧学校每年在各种世界文化遗产教育 中投入经费4万至5万元,属于自筹或从其他经费中挤出。像前面说的校本教材建设,漾西完小那些具有生动内容和图片的教材都是用学校打印机印刷的,每个班级只有一两本可以传阅,类似情况在许多学校都存在。

编辑:ljing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