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学家罗哲文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京举行

2012-05-21 09:40:31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罗哲文 遗体告别仪式 八宝山 古建筑学家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遗体告别仪式

  昨日(20日)上午9时,天色阴霾,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与此同时,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八达岭也举行了一场追思会,纪念这位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人”的老人。

  5月14日,这位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老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为故宫整体修缮把关

  上午8时30分,东礼堂门前已聚集了不少人,他们都是来送别罗老的。灵堂大门上挂有一副对联:“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这正是老人一生的写照。

  现场有人问,罗老生前为保护长城做出很多贡献,故宫修缮罗老也参与了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好也赶来送别罗老,他说:“2003年故宫开始整体修缮,罗哲文先生被聘为顾问,还是专家组组长,连续参加了9次工程研讨会,为故宫修缮做出很大贡献。”单霁翔还说,罗老生前工作很投入,很容易忘记自己的高龄,只要各地的文物项目有需要,他都会尽力提供支持。而每次只要罗老赶到文保现场,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力量。

  陆陆续续赶来的人在东礼堂门口排起了长队,灵堂内光是挽联就有上千条。国家文物局的老同事称罗老生前为人踏实,不功利。采访过他的记者谈到,罗老一生淡泊名利,住的老房子面积不大,房间内也四处是书,摞得几乎抵到屋顶。

  一个多小时的告别仪式结束后,很多学生、同事都哭着离开了现场。在老人火化前,罗老的子女特意剪下了他头上一缕白发,留作纪念。

  为外国贵宾讲长城

  提到罗老,保护长城的话题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在现场,很多人在排队等候进入灵堂时,相互间又谈起罗老60年前骑着毛驴去八达岭勘察修复长城的往事。

  同样是在今天上午9时,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中国长城博物馆的200多名工作人员在长城博物馆临展厅也举行了一场追思会。厅内放起哀乐,众人起立默哀。

  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罗老在世时,常去他们那参加 ,给他们讲过很多与长城相关的故事。罗老曾说过:“维修后的八达岭长城对外开放了。我曾一度做过八达岭长城的导游,为一些外国领导人讲解。”罗老还提到:“游人参观长城时,经常问到一些问题。如万里长城一共有多长?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是用什么材料修建的等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罗老后来写了不少有关长城的著作,《长城赞》这篇文章还入选了六年级课本。

  晚年推动大运河申遗项目

  在东礼堂门口,记者还见到了罗老的助手和学生齐欣。

  齐欣说,这几天自己接到4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他们委托齐欣在老人遗体前鞠躬,代为转达几句告别的话,不少人都念叨着“罗老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齐欣说,北京是罗老生活时间最长、也最为挂念的城市。在这里,罗老曾和老师梁思成一起力争保护北海团城;在这里,罗老曾爬梯子上房顶,为保护恭王府提建议;在这里,罗老曾指导保护十三陵,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晚年,罗哲文又在推动京杭大运河申遗项目。也是在罗老的支持下,“大运河遗产小道”应运而生,这是一条沿着大运河开辟的供步行和骑行的文化遗产小道,其中北京段终点设在通州区运河公园附近,沿水路一直通到城内。齐欣希望市民常去小道步行、骑行,并希望小道能命名为“罗哲文小道”。

编辑:ljing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成为一个趋势。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详细】

中国古建筑中的气口——天井(多图)

  天井,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古民居及祠堂、庙宇中极为常见。老住宅区,房屋与房屋之间或与围墙之间围出的露天空地称之为天井,是老宅采光、通风最主要的构造,同时它能使建筑空间更加灵活,构成美妙的环境景观。【详细】

留住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重开发、轻保护,使古建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