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新闻 | 规划设计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风景旅游 | 园林城市 | 世界园林 | 风景园林师 | 花木资讯 | 人居环境 | 园林论坛 | 园林博客

中国航空博物馆雕塑景观寻访

//www.domkrasoty.com 2011-03-1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伟 发表评论(0)

\


  一把象征制胜空天的“利剑”刺向苍穹。莽莽青山之翼,“蓝天魂”雕塑凝重而壮美,巍然矗立。站在英雄纪念墙前,瞻仰,用目光摩挲墙上每个先烈的名字,心底迭起波澜。成千上万星陨大地、血染苍穹的空军英烈们,带着每一段热血与战火的烽烟记忆,带着每一次勇敢与忠诚的历史定格,以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

  转身,缅怀成为背影深处最浓的情绪。漫步英雄大道,铜铸群雕赫然入目,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铿锵足音犹若踏响耳畔。“利剑”直插云霄,驻足仰望,当代空军制胜空天、勇于“亮剑”的精神图腾在云天大幕间浩荡展现。

  中国航空博物馆雕塑景观以丰富的历史内涵、豪迈的表现风格、生动的艺术语汇,恍若打开一部人民空军英雄历史和胜利未来的恢弘诗篇,让人情不自禁地为雕塑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创作才情而赞叹不已。

  雕塑景观的整体设计思路由何而来?

  站在山顶俯瞰,整个雕塑景观区由英雄广场、英雄大道群雕和“利剑”主雕塑区3个部分组成。雕塑的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张宇彤说:“这3块虽独立分区,却又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当初,提出这样的整体设计思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垒加,不断完善成型。

  去年11月,空军政治部邀请张宇彤进行航博雕塑的设计。有人提出:“这批雕塑要感人,煽情。”但张宇彤认为:“光感人是远远不够的。空军提出了‘空天一体’的崭新理念,所以我要创作的雕塑不仅仅是对空军历史的复现,还必须表达出现代空军的建军理念。”

  这种认识亦非偶然,而是有着清晰的因果脉络。前些年,张宇彤就为空军某师营院的整体环境建设,设计了一批雕塑,后又以抗美援朝的空战事迹,为空军创作了“空战英雄”雕塑。“这么多年,我对空军的雕塑创作很有感情。”张宇彤说。正是这种渊源,让张宇彤对空军军营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感性了解。

  “这组雕塑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人民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空军有着辉煌的历史、英雄的战绩,在未来则要抢占空战胜利的制高点。”对雕塑的创作,张宇彤这样定位。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以“英雄大道”作为雕塑景观区的脊梁和主干,然后直接到“擎天”,寓意人民空军力量托起祖国一片蓝天。

  但在该方案中,“擎天”主雕塑位于博物馆园区南面一座山的半山腰上。而这个位置坐南朝北,属于背阴。“这组雕塑要表达的是人民空军一路走向辉煌。如果主雕塑位置背阴,缺乏正面的阳光照射,这就和雕塑的意蕴表达完全冲突了。这个颠覆性意见,相当于全盘否定了最初方案。”整整5天,张宇彤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将“蓝天魂”雕塑和英雄纪念墙放到半山腰上,将“擎天”拉到景观区北端,让其坐北朝南,朝阳而立。

  这不仅让整个雕塑景观区在思想内涵上变得厚重,而且“蓝天魂”雕塑和英雄纪念墙由青山环抱,暗寓“青山埋忠骨”之意,使其显得愈发庄重肃穆。

  至此,整个雕塑景观区的规划雏形已悉数呈现。“可以说,这样的整体设计无论从外观布局上,还是艺术表达上,都能比较完整地承载空军的历史和未来。”虽然已经在雕塑景观区溜达了许多遍,但每看一遍,航空博物馆馆长齐贤德总会如是评价。

  “蓝天魂”雕塑上三个雕像的眼神有何不同?

  英雄广场位于雕塑景观区的南端,由“蓝天魂”雕塑、英烈墙、英模墙和誓言区广场组成。“蓝天魂”雕塑以“旗帜”造型为背景,衬托出三名不同时期的飞行员雕像。环绕在“蓝天魂”雕塑后方的是两面造型恰似战机机翼的空军英雄纪念墙。墙体上刻着人民空军成立以来1551名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的飞行人员,以及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59名英模的名字。

  “英雄广场主要是反映空军军魂意识。就我的理解,军魂应该是每一代军人必须传承和发扬的精神传统,但每一代军人在不同时期的传承发扬实践中肯定有所不同。如何体现这种不同?这就是我的雕塑所要表达出来的。”张宇彤说。站在“蓝天魂”雕塑前,他指着三名飞行员的雕像说,这三尊雕像的眼神不尽相同。

  仔细看,第一代飞行员雕像的眼神是注视,第二代飞行员雕像的眼神是巡视,第三代飞行员雕像的眼神则是瞭望。这是为何?张宇彤解释说,因为第一代飞行员在空战中主要是近距开火,进行空中“拼刺刀”,所以眼神专注;而第二代飞行员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16个目标发起攻击,视野就要更为开阔;到第三代飞行员,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空天一体”的战场环境,其眼界就需要看得更高更远。

  或许,对每一件雕塑作品,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创作者的理解,更多地是站在创作本身的立场来判读。“反映军魂这样宏大的主旨,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种造型宏伟的气魄,更需要用细微的传神来隐喻和折射。就比如我刚才所说的眼神。三代飞行员雕像眼神的不同,首先是基于每代飞行员在战场上所担负的任务变化。同时,眼神又映射出每代飞行员共同的必胜信念。这样的细节体现,在进行雕塑创作时需要用心去领悟。”张宇彤深有一番心得。

  铜铸雕像的造型源自怎样的真实瞬间?

  一条英雄大道,就是一条时光长廊。11组青铜雕像沿着全长180米的英雄大道巍巍列阵。雕像无言。无言的雕像默默诉说,在中国航空百年和人民空军60年的征途中,空中勇士的登天之梯是如何搭就,猎猎战鹰的飞天之路是如何铺展。

  每组雕像都代表一个鲜明脚印。比如第一组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第二组“高瞻远瞩”,讲述1924年9月,中国共产党派党员到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航空学校学习的事……这些雕像均有丰富的故事背景,在中国航空史和人民空军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雕塑是凝固的艺术,复现历史不是简单的概念,而要用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瞬间来折射丰富的历史意蕴。怎样去捕捉这样的瞬间?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灵感,和对作品叙事思想的准确把握。”在创作冯如雕像时,就做了7个版本。冯如是“中国航空第一人”,还提出了“航空救国论”。从这个定位去琢磨作品的艺术表现,如今的冯如雕像在步态上有一种“飞”的感觉,同时又步伐坚定,目光眺望天空。细腻的神态勾勒,准确地诠释了作品的角色定位。

  第三组雕塑“艰苦创业”,则以1946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的成立为背景。老航校时期,创业很艰难,教学飞机都是用日本军队投降时丢弃的坏飞机拼凑而成,飞机上没有航速表,学员提着闹钟上去当航速表,飞机少油驶动不了,就要用马车拉,用人力搬。雕塑中,一个飞行员提着闹钟和“马拉飞机”、“肩抬手扛”的造型均源自这些真实的瞬间,也是当时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

  第六组“心系蓝天”的雕塑,以机务官兵为题材。在空军,机务官兵的工作内容很多。“如果这个雕塑的造型就是一个机务兵在修飞机,那就太平常了,太缺乏雕塑艺术所应有的想象空间。”张宇彤说。这组雕塑撷取机务人员忙碌工作,将战鹰送上蓝天后,期盼战友归来的一个动人瞬间,并将工作梯、机务工作日志、工具箱等机务工作的典型元素放进雕塑中,就完成了雕塑的主题演化。

  这样的例子在每组雕塑的创作中都有。正如张宇彤所说:“每组雕像都在用真实的瞬间凝练浓缩故事的丰富内容,从而使得雕塑形象具有更加强烈的时空穿透力。”

  “擎天”主雕塑为何被“利剑”取代?

  英雄大道尽头,一柄象征着制胜空天的“利剑”刺向苍穹。“利剑”主雕塑的两侧各有6根圆柱守卫,中间悬挂了10枚功勋奖章。其实,最初选定的雕塑为“擎天”。“擎天”为何为“利剑”取代?“这个变化是在理解‘制胜空天’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对雕塑的艺术表达作出的一种更好的调整和升华。”张宇彤感言道。

  “擎天”,乃至以后的“利剑”,是整个雕塑景观区的核心之作,凝聚着整片雕塑最终要表达的精、气、神。“擎天”主雕塑的造型是一只“蓝天之鹰”。不过,大家都觉得这只“鹰”在诠释“制胜空天”的理念时有所欠缺。“蓝天之鹰”的气势足够,但这只往前跃飞的“鹰”,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空军形象,缺乏对“空天”这一概念的体现,跟现代空军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够贴切。

  熬了6个通宵之后,灵光一闪,张宇彤设计出了“利剑”的方案。第二天早晨,当“利剑”方案呈报至空军机关,受到上下无可争议的一致通过。因为,“利剑”主雕塑造型的那种挺拔向上的高度感和速度感格外强烈,能充分地给人一种“制胜空天”的信念召唤。“每次站到‘利剑’下,心胸间总会奔腾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航空博物馆总工程师王柏林忍不住吐露心声。

  如今,“利剑”傲然挺刺云端。从“擎天”到“利剑”,虽然设计过程很辛苦,但给张宇彤体会最深的是:“每件雕塑往往承载着一个梦想或一种思想。其艺术表达必须准确诠释主题思想,跑题、偏题的作品无论形式再好,都显得单薄而缺乏生命力。”

 

分享到:
编辑:jade
有关  中国航空博物馆 雕塑  的新闻
更多评论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评论:
企业服务

热点排行

    热门博文

    论坛热帖



中国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