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公园 实现北京市属公园健康持续发展

2008-10-31 18:17:32    作者: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郑秉军     来源:中国     浏览次数: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郑秉军

  论文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节约型公园建设步伐,促进北京市市属公园健康持续发展,从规划建设、各种节能技术措施的综合利用到以科技为支撑的节约型园林建管模式等多方面做出了有益探讨,在园林行业中充分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节约型园林 规划建设 公园建设管理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适时地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为我们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北京市市属公园是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生态基础,是北京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传承中华园林文明,展现北京"绿色奥运"节能环保理念的光荣使命。北京市主要领导在给公园管理中心的工作批示中指出:"北京园林的发展、建设、维护、运行均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具体体现,要以奥运为契机,通过硬环境的整治、改造和软环境的服务,整体提升全市公园,特别是市属皇家园林的总体水平,而且要长期地坚持下去,此类公园更要作为节能、节水、降耗、减排的示范窗口,要突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亦应体现对广大市民的人性化服务",对市属公园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市属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上,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清晰明确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度超前的项目库管理、精益求精的质量要求,不断创新的科技应用,制度健全的管理约束,来提高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能力,实现市属公园健康持续发展。下面,结合市属公园节约型园林建设工作的实际,我谈三点体会和想法,与各位领导共同探讨。

  一、充分认识公园的价值,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益,实现对公园的有效保护,是建设节约型公园的基础。

  北京市属公园总面积15.3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区规划面积(1097平方公里)的1.5%。这些公园都是依托城市最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过大规模的社会投入而形成的,凝聚了华夏祖先的无限智慧,必然具有讲述历史、服务当今、传承文明的作用,能为首都提供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多重效益。为实现公园"生态、景观、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市属公园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就必须从保护好公园现有的建设成果入手,制订合理详细规划并形成全面协调、永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首先,加强规划管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推动市属公园节约型园林建设工作的科学开展。合理的规划能保证正确的建设导向,综合协调各种影响建设因素,避免因各种影响因素交叉而导致重复建设,带来资金和能源的消耗、浪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06年成立伊始,就紧扣北京"决战奥运"和中心"八大战略、三步走"的发展主题,从转变职能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将《公园总体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列为市属公园的重要基础工作,统一部署,严格要求,积极推进两规的编制工作,加快实现根据规划建设公园和依靠规划保护公园建设成果的战略目标。

  其次,紧扣公园发展主题,将建精品和建制度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公园景观环境质量,又提高了园林建设的效能管理水平。在设计方案中详细考虑各种节约型技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用合理的投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回报。市属公园不断探索和丰富建设管理实践,初步建立起具有公园特色的,以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及效益五个指标为核心的考评和管理体系。

  第三,正确处理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建轻管现象,在管理过程中体现节约型公园建设的理念,保护建设成果。对于已建成的公园来说,保护好已定型的山形水系,维护好公园基础设施,管理好周期性的维修修缮,养护好各类园林植物,特别是古树名木,就是最大的节约。

  第四,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定量了解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由此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中心组织科研人员通过绿化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评价系统,对颐和园、天坛等公园绿地的投入产出进行客观评价,两园在改善大气碳氧平衡、降温、增湿、滞尘减菌等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6030.10万元/年和13121.26万元/年,为此在近几年两园的绿化调整中,在保持原有植物骨架的基础上有意在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配置和乔灌草层次搭配等方面下功夫,更充分地挖掘资源潜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运用节水喷灌、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改造等多种节水、节电、节能技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北京市作为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0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30。随着城市用水量不断加大,缺水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就成了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园林行业作为用水大户,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上更显得关键。

  市属公园节水措施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绿化中多使用耐旱性强的乡土树种,在保证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多建雨养型绿地;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以科研促节能,创新使用精准智能化灌溉模式,不仅节约水资源,同时也为植物生长创造更适宜的条件。另一方面增加可利用水源总量:采用透水铺装、收集雨洪等进行雨水的回收利用,使用再生水技术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参与城市再生水水网规划,将城市再生水水网接入公园,已经在陶然亭公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用中水管网进行日常绿化浇灌,而且陶然亭大湖景观用水水源也使用南护城河内中水,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用水35万立方米;根据动物园特点对动物兽舍和公厕进行改造,建设中水循环系统,每年节省大量水资源。同时根据公园特点,结合节能改造对各单位锅炉等耗能设备进行重新配制和调拨,充分考虑设备功率与实际需要吻合程度,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充分节省能源。

  近年来,北京市属公园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新建、改造中水公厕17座,公园公厕日处理中水能力达500多吨,每年共计能实际节约自来水20万吨,同时减排COD(化学需氧量)约160吨,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市属各公园共有绿地面积1020公顷,年用水量约500万吨,目前已经在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大面积使用精准智能化灌溉模式,节水灌溉改造面积共计520公顷,能实现年节水约200万吨,占总量的40%,从1999年实施节水喷灌改造以来共节约资金1060万元;市属公园还积极开展集水、蓄水、雨洪利用工作,在北京市植物园建设水系、在香山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在景山公园后山腰道实施集水工程等,通过收集、利用雨水节约大量灌溉用自来水和地表水,大大降低了用水量。

  三、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水体景观生态保护、无公害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治、绿色垃圾回收利用等先进节约型技术的应用,是建设节约型公园的重要保证。

  市属公园的景观建设都要达到精品标准,但高标准不代表高消耗,高质量不必须高投入,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建设集约化的公园建设和管理模式才是建设节约型公园的根本途径。

  在公园景观水体保护工作中,采用先进的环保型微生物专利技术,结合景观改造栽植水生植物、建设人工湿地,保证了景观用水水体质量,保护了环境,没有给环境带来负面效应;市属公园作为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尽量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防治药剂选择上严格控制,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目前市属公园正在无公害的标准上积极调整改进,以有机标准为目标,要让市民在公园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景观,同时大气环境质量也大幅改善,最大程度发挥市属公园景观优美、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资源优势。根据以往绿化垃圾外运处理的不合理形式,市属公园目前已进行试点,开展绿化垃圾的回收利用,大枝条粉碎后作为覆盖物,其他经堆肥等相关技术处理后回收利用,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很好的解决了公园土壤肥力的流失问题,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环境。

  建设节约型公园,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节约型公园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群众利益,反映民众需求;要大力提倡节约型公园文化,充分发挥公园宣传时政、普及知识、倡导文明、传播文化的阵地作用,与广大游客形成良性互动,引领民众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建设节约型公园,这是一个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领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市属公园将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 ,以科学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挥节能、节水、降耗、减排的窗口示范作用,为北京市公园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北京建成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做出应有贡献!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