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历史园林不是“修缮”历史

2008-05-12 18:31:07    作者:胡建刚     来源:荆楚网     浏览次数:

  历史园林在开放一定时间后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维护与修缮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一些景点修缮后却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移做它用或者弄出了一身的商业气味,改变了该具备的教育与历史意义.更有甚者把发生的历史也"修缮"了。让参观者受不到该有的教育意义。历史园林变成了单一的旅游景点。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圆明园号称是万园之园,还在去年三月份去的时候,那西洋楼里的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著名被毁古建筑上的说明用的几乎都是这样的一句话“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但在今天圆明园被数度修缮后再去参观时,发现这些被毁古建筑的说明换了材质,用的是大块的花岗岩。更让人不解的是那上面的说明也换了内容,竟是“圆明园羸难后”、“园毁后”等模糊的字眼,并配有英文翻译。

  这让我想起胡锦涛在访问日本时说过一句话“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我们在这里讨论圆明园不是要点燃一种历史的仇恨,而是我们不能够因为今天的繁荣与和平而逐渐淡化,甚至割裂了历史。我们必须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更好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绝大多数国民都知道圆明园的历史。但是我们的孩子呢?圆明园是一个大型的历史园林。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数以万记的孩子去参观。我们通过课堂,通过教科书告诉他们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过去。但是,当他们有分辨能力又去现场参观时却发现很多东西被淡化被修缮,在他们心里该会有怎样的感想。何况今年是奥运之年,对中国历史了解不深的外国朋友参观该如何了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呢?

  修缮历史景点不是让它更接近现代,而是希望它能够更接近原来。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让原本被毁的东西恢复曾经的容颜;也可以在不改变历史的基础上借用现代光学、电影等技术让参观者有重返远古身临现场的感觉。修缮历史景点不是让它更利于观赏参观而是让它更利人们于了解历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修缮才有意义。

编辑:jojo

凡注明“ ”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